028-84533538

邮箱:xdyyglyj@163.com

首页 科学技术 科研申报
关于发布2025年度第二批“中医药创新与转化研究”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
2025-07-30

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(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)关于发布2025年度第二批“中医药创新与转化研究”项目申请指南的通知

申报通知总结

(一)申报时间

自发布之时起至2025年9月1日17时。

(二)申报条件

1.申请单位:限三级公立医疗机构,无不良信用及诚信记录,具有完善科研和财务管理制度。智慧药学部分申报单位还需具备院内制剂生产能力;慢病管理部分申报单位分别需满足已开展慢病管理信息化建设、具有慢性病管理经验、具有老年病科或相关服务能力且与社区等有合作基础、具备丰富慢病临床数据资源和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等条件。

2.申请人:具有科学精神和良好医风学风,为申请单位正式任职人员,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,有主持厅/局级以上科研项目经历,保证充足工作时间,有科研基础和良好道德。

(三)申报方向

智慧药学(5个方向)、慢病管理(5个方向)。

(四)研究资金

每个方向拟支持3家单位,每家单位经费为10万元,研究周期均为1年。

课题立项分析

(一)立项课题类型分布

1.基础研究类

(1)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解析

(2)慢性病中医药干预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

(3)中医药大数据驱动的证候标准化建模

2.应用技术开发类

(1)智慧药学系统下的中药智能煎煮与质量控制技术

(2)慢性病中医药个性化治疗方案的算法优化与验证

(3)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中药全产业链追溯平台构建

3.转化推广类

(1)三甲医院-社区联动的中医药慢病管理模式示范应用

(2)智能穿戴设备集成中医体质辨识的代谢综合征管理

(3)区域智慧药房与互联网中医诊疗的协同服务平台建设

(二)立项研究方向聚焦点

1.智慧药学领域

(1)AI辅助的古今方剂知识图谱构建与创新药物发现

(2)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中药质量智能评价体系研究

(3)深度学习驱动的中药制药过程参数优化

2.慢病管理方向

(1)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智能预警系统开发

(2)中医特色疗法数字化评估与疗效预测模型构建

(3)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慢性病证治规律挖掘

(三)高频关键词分布特征

1.技术手段类

(1)人工智能(出现频率83%)

(2)大数据挖掘(76%)

(3)深度学习算法(65%)

2.药物研究类

(1)复方配伍规律(58%)

(2)中药智能制造(52%)

(3)活性成分筛选(47%)

3.疾病管理类

(1)代谢综合征(62%)

(2)心脑血管疾病(55%)

(3)呼吸系统慢性病(43%)

4.系统平台类

(1)智能诊疗系统(69%)

(2)远程监测平台(57%)

(3)知识库构建(48%)

(4)交叉融合领域特征

1.多学科技术整合

(1)生物信息学与组学技术融合(61%)

(2)物联网设备与中医诊断结合(54%)

(3)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于古籍挖掘(49%)

2.研究模式创新

(1)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结合(53%)

(2)临床-基础-产业闭环设计(46%)

(3)个性化治疗与标准化体系协同(41%)

课题案例参考

一、课题名称①:基于大数据的中药制剂智能研发体系创新与应用研究

(一)切入点

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,将其应用于中药制剂研发领域,以解决传统研发周期长、效率低等问题,实现中药制剂研发的智能化和高效化。

(二)研究思路

本课题构建“大数据收集与整合→智能研发模型构建→模型验证与优化→产业化应用探索”框架。先收集中药制剂研发相关的大数据,包括药材信息、生产工艺、临床疗效等,整合数据资源;再基于此构建智能研发模型,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;接着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并进行优化;最后探索模型在产业化中的应用路径,提高中药制剂研发的效率和质量。

(三)研究内容

1.中药制剂研发大数据的收集与整合。梳理相关文献和实际数据来源,建立涵盖中药药材特性、制剂工艺参数、临床应用效果等多方面数据的数据库。对数据进行清洗、标注和分类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,为后续的模型构建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。

2.基于大数据的中药制剂智能研发模型构建。借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方法,构建适合中药制剂研发的智能模型。分析不同因素对制剂质量和疗效的影响,确定模型的关键参数和变量。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,优化模型结构,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。

3.智能研发模型的验证与优化。选取典型的中药制剂研发项目,应用构建的智能模型进行预测和指导。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研发结果进行对比分析,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。根据验证结果,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,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。

4.中药制剂智能研发体系的产业化应用探索。研究智能研发体系在中药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模式和流程,分析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。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保障措施,促进智能研发体系在中药制剂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,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。

二、课题名称②:智能化中西医协同老年慢病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

(一)切入点

针对老年慢病患者数量增多、管理难度大的现状,利用智能化技术构建中西医协同的老年慢病管理体系,整合中西医资源,提高老年慢病管理的效果和质量。

(二)研究思路

本课题构建“需求调研与分析→智能化管理体系框架设计→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→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”框架。先对老年慢病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需求调研,分析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;再设计智能化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,确定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交互方式;接着研发和集成相关的关键技术,如智能监测设备、数据分析算法等;最后在实际场景中应用该体系,评估其应用效果,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完善。

(三)研究内容

1.老年慢病智能化管理需求调研与分析。通过问卷调查、访谈等方式,收集老年慢病患者和医护人员对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和期望。分析当前老年慢病管理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,明确智能化管理体系应具备的功能和特点。结合中西医协同的理念,确定管理体系的核心需求和目标。

2.智能化中西医协同老年慢病管理体系框架设计。根据需求分析结果,设计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,包括患者端、医护端、管理平台等多个部分。确定各个部分之间的信息交互方式和数据流程,构建中西医协同的工作模式。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,如健康监测、疾病诊断、治疗方案制定、康复指导等,确保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。

3.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。研发适合老年慢病管理的智能监测设备,如可穿戴设备、家用医疗检测仪器等,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和健康指标的实时监测。开发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算法,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,为医护人员提供决策支持。集成中西医诊疗知识库和专家系统,实现中西医知识的共享和协同应用。

4.智能化管理体系的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。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实践应用,将构建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推广到实际的老年慢病管理工作中。建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,从患者健康状况改善、医疗资源利用效率、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对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。根据评估结果,及时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。